★调查1、追踪青岛某中学1993年初中入学学生6年来的学习成绩,女孩230名,男孩197名。调查办法:将每一个学生6年内每次考试的所有课程得分合计得出总分数,对男女学生历次考试总成绩进行比较。结论:初中入学时男女孩总成绩无明显差别,初中阶段女孩成绩基本优于男孩,但从高一开始,成绩比较发生逆转,男孩成绩优于女孩,直到高考考试。
★调查2、调查对象为山东费县第一中学和实验中学两所学校高三参加2002年高考考试报名健康体检的学生2624名,男孩1574名,女孩1050名,平均年龄18.891.30岁。调查办法:对文理科学生加测血红蛋白值。结论:被调查的两所中学女孩贫血患病率为11.3%,已接近成年女人,远高于男孩的1.5%。
以上两项学习成绩与贫血的调查,是不久前由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科研职员所做的,其结果在去年召开的一个全国大型营养会议上初次公布。第二项调查是在第一项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者期望可以对部分青春期女孩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寻得物质基础,于是他们将关注点锁定在最容易把握又非常说明问题的血红蛋白值上。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值的高低可反映体内的贫血情况。而第二项调查的结果好像令研究职员看到了两者间的联系。
但上述两项调查,明显缺少针对个体的研究,与同性别间的比较研究。换句话说,就是贫血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有多密切。主持两项研究的汪之顼副教授说,以往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贫血可以损伤学龄儿童的IQ,因此有理由相信,青春期前后女人的贫血对其智商能力也应有负面影响。
汪教授提到的这一理论,最早的证明者是美国的基尔哈鲁特曼博士。大家都知道,身体内缺少铁元素容易致使缺铁性贫血,基尔哈鲁特曼博士通过对5000多名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将学习成绩好坏与缺铁性贫血进行比较。当基尔哈鲁特曼博士将最后的统计数据公布于众时,目睹者均大吃一惊研究结果表明,血中铁浓度低于正常值的孩子,其数学考试成绩在平均分数以下的人数是血中铁浓度正常孩子的2倍!也就是说,贫血导致学习成绩降低理论在儿童中是成立的。未来的很多研究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关注的是,青春期前后人群的贫血情况较少遭到看重,汪教授说,他在检索资料时发现,与该人群有关的贫血和血红蛋白水平资料很有限。因此作为一项具备发展和基奠性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更拥有了广泛的现实意义。
对于青春期女孩学习成绩与贫血的关系,研究职员做了如下剖析:青春期前后正是女人机体迅速成长的发育期,这一时期身体营养需要十分旺盛。但正是在这一阶段,女孩因为月经的出现和经血量从少到多的变化,已开始出现微量营养素丢失,加之女孩一般饭量较小,从膳食中获得的营养素的量较少,因此比男士有着更重的营养负荷,出现营养素缺少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从而致使认知功能遭到损害。汪教授说,青春期前后中学女孩较高的贫血患病率,可能只不过她们健康问题的一个方面。高贫血患病率应该更多反映了铁营养情况的不好的,但其他微量营养素如锌、铜和各种维生素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当然,男女固有些差异、教育内容本身从直观到抽象的变化,从而致使的学习成绩的变化是不能否认的,其缘由也相当复杂,但包含贫血在内的营养原因,至少是导致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之一。
汪之顼副教授说,他们的研究目前还只不过一个开端,下一步将进行的干涉性研究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至于营养原因在青春期前后女孩学习成绩变化中到底起着多大用途,还将成为研究者深入探讨的课题。